2005年,我從趨勢卸下執行長的重任,這是一間國際級的防毒軟體公司。當時,我希望前半生從商業世界所學、所得到經驗和資源,能夠轉而去創造 social impact。
這15年來,我一直在想如何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及資源,正確、適當、有效率地轉為對外做公益的利基。退休隔年我到越南種樹、成立若水國際,中間經歷許多失敗,我不斷地追尋拆解:非營利組織的本質究竟為何?
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說,在營利組織及非營利組織投入的都是金錢,但產出各自不同,前者還是金錢,而後者是人心的提升(human change)。在企業,對投資者的回報率有ROI(投資報酬率)做為主要衡量,那人心的提升該怎麼度量?
我的國學老師辛意雲用《孟子》盡心篇指點迷津,裡頭詳述人心提升的各種階段。以自信心的提升為始,真正的人性覺醒是能夠看到自我,更重要的是己立而立人。這種「心之轉化」的旅程,是為東方思想特有。
15年來,我學到,要做好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第一點就是千萬不要有自己的想法,上善若水,要像水一樣沒有私我的意志去利萬物而不爭。心裡時時刻刻該想的是如何找到受助者真正被服務的需求,然後謙虛地去收集回饋、分析,進而持續優化服務的品質。
這世界上已經有很多的基金會,不需要再多一個基金會。明怡要做的是基金會的基金會,與台灣和全世界志同道合的NPO合作,把商業世界裡如何優化和創新的作法帶入NPO裡,結合東西方思想的衡量方法與目標,一起讓受助者能夠在心理層面上有所提升。
過程中,受助者因為持續給予科學的回饋,讓投身於此的創業家或工作者們得以永保初心,不斷為受助者提出更好的服務,終而讓參與其中的明怡同仁、NPO夥伴和受助者,都能「明明德」,展現出與生俱有明亮的德性,做更好的自己。
這才是我真正要追求的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