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怡基金會啟動公益贊助,設定當年度關注的領域,拜訪相關服務單位與學者專家,並且主動邀請社福團體提案討論,以連續三年贊助支持的合作模式,共同發掘核心議題,回應社會課題。我們希望,與合作單位建立對等尊重、共同成長的夥伴關係,在經費支持以外,分享更多元的資源與方法;我們相信,從服務使用者的回饋資訊,能更貼近問題本質,探尋創新解方;我們期待,透過與明怡共享願景、價值的合作夥伴,共同成為服務使用者生命中的助力。
培養高關懷青少年職場認可的就業力,
提升其對個人價值及生涯規劃的認識。
合作目標
01
建立系統化的服務成效機制
期待與合作單位共同建立就業服務的關鍵指標,並且納入服務使用者的回饋,將服務的無形價值轉化為具象化、可以測量的資訊,作為服務規劃與調整的參考。
02
拓展青少年就業友善職種
從就業服務的經驗出發,探索「友善雇主」及「友善職場」的類型與特質,導入驗證分析的學習歷程,為高關懷青少年提升就業媒合、職場紮根的機會。
弱勢暨高關懷青少年服務,是明怡 2020 公益合作投入領域。相對於其他福利對象,看似「好手好腳」,看起來不再懵懂天真的高關懷青少年往往是社福資源或大眾關注最容易忽略的一群。當家庭失去功能,當學校沒有能量承接孩子的困境,青少年只得另覓歸屬,甚至迫於生存壓力鋌而走險...
高關懷青少年普遍的不利處境,包括
1. 家庭狀況:家庭功能低落、經濟弱勢
2. 自身狀態:中輟之虞、成癮、偏差的行為
3. 環境適應:情緒、學習困擾、人際適應不佳等。
透過青少年服務夥伴的無私分享,我們有機會正視高關懷青少年的挑戰和需要。面對未來,每位孩子有同樣的權利看見更多的選擇,擁有安全的歸屬,發掘自己的志趣和潛能。
[{"title":"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desc":"勵友中心每年服務近1000位弱勢及高關懷兒少。針對中輟、行為偏差、觸法、藥物濫用、遭受性剝削、性侵害、家暴等兒少,提供預防性、殘補性及發展性的服務方案,為遇到困境的少年尋找生命的出路。以兒少課後據點、社區少年服務、外展工作、緊急短期安置、就業方案等,完成「兒少為焦點、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之目標。","photos":["/images/partner3_1.png","/images/partner3_2.png","/images/partner3_3.png"]},{"title":"張秀菊基金會","desc":"張秀菊基金會是創辦人張良卿先生為紀念母親張秀菊女士(1946~1993)慈悲助人、犧牲奉獻的精神而成立。民國93年創立後,94年起接受台中市政府委辦「向陽兒少之家」開始兒少保護安置業務。99年成立「奇歷兒少之家」。目前營運兩個安置中心長期服務約六十名兒童及青少年。基金會結合體驗教育及友善職場,致力創造出一個適合台灣失家兒的輔導模式;並將服務範疇擴大至社區與學校,增加了各類社區高關懷青少年為服務對象。","photos":["/images/partner1_1.png","/images/partner1_2.png"]},{"title":"善慧恩基金會","desc":"善慧恩基金會用專業與愛心為失家失學兒少找尋新的人生道路。從安置輔導工作延伸至自立培力服務,及未來計劃展開的青少年就業服務,期盼透過從預防到復原之路的陪伴支持,穩定孩子的正向改變,從內在的態度、價值觀、動機,到外在的常規、行為與技能,培養孩子真正帶得走的能力,得以有勇氣追尋夢想、翻轉人生。","photos":["/images/partner2_1.jpg","/images/partner2_2.jpg","/images/partner2_3.jpg","/images/partner2_4.jpg","/images/partner2_5.jpg"]}]
["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張秀菊基金會","善慧恩基金會"]